NEST037 December   2018 UCC28742 , UCC28750

 

  1.   1
  2.   2
    1.     3
    2.     其他資源
    3.     相關文章

Brian King

需要多重輸出電壓的系統通常採用返馳式轉換器。對多重輸出返馳式轉換器而言,同時維持所有輸出電壓的良好穩壓是一大挑戰。

用電訣竅 #78 探索了關於如何使用同步整流器改善輸出電壓間交互穩壓的資訊。同步整流器可平衡輸出電壓,但權衡的關鍵在於繞組中的均方根 (RMS) 電流較高,而處於低負載時效率較低。在此用電訣竅中,我將繼續探討能產生相同幅度正負輸出的特殊情況。在此情況下,適當配置單一電容器可改善所有負載條件的交互穩壓。

圖 1 顯示在正常配置下 48-V 轉 ±12-V 供應器的精簡電路圖。如要實作此處建議的技術,您必須如 圖 1 所示先將次級連線隨機化,方法是將電容器 C3 和二極管 D2 從次級繞組的低側移至高側。此外,請注意兩個變壓器次要繞組已不再共用一般連線。除了新增的電容器 C3 外, 圖 1 在電氣方面與 圖 1 等效。

GUID-0BA166E4-4A31-455A-8BC9-B15FCD70C84A-low.png圖 1 雙輸出返馳電源供應的一般配置 (a);如圖所示,重新配置與新增電容器可改善交互穩壓 (b)。

圖 2A 顯示當 Q1 關閉且 D1 與 D2 正在同時運作時的電路狀態。在此狀態下,變壓器會透過次要繞組將能量傳送至兩個輸出。請注意,C3 與 +12-V 輸出並聯,因此會充電至相同的電壓電平。

圖 2B 顯示當 Q1 開啟,且 D1 與 D2 皆為反向偏壓並處於關閉狀態時的電路狀態。在此狀態下,當主要繞組從輸入電壓充電時,能量會以磁性方式儲存在變壓器中。在此狀態下,只要兩個次級繞組的圈數相同,C3 中的電壓就等於 −12-V 輸出的幅度,如 圖 2B 中顯示方程式所述。當電路在這兩個狀態之間交替時,電容器 C3 可當成電荷泵使用,協助維持兩種輸出電壓的平衡幅度。這種電荷泵效應可補償電路中寄生元件引起的電壓失衡。如果兩個次級繞組的圈數不同,此技術將不起作用。

GUID-329EC7C0-6B6A-4E8E-9D09-D444C58402A1-low.png圖 2 電路的兩種狀態:Q1 關閉、D1 與 D2 開啟 (A);Q1 開啟、D1 與 D2 關閉 (b)。

圖 3 顯示一次與和二次繞組上洩漏電感建模的類比電路圖。如用電訣竅 #78 所述,這些洩漏電感會導致巨大的穩壓差異。一次繞組上的洩漏電感會導致短時持續電壓基底出現在一次繞組上,其會與整個次要繞組耦合。二次繞組的洩漏電感會降低兩個輸出電壓間的耦合。

GUID-5A3FEB68-301D-4415-9D5F-B089869E1732-low.png圖 3 研究洩漏電感對輸出電壓穩壓所造成影響的類比模型電路圖。

圖 4 說明以 1 A 載入 +12-V 輸出和以 10 mA 載入 −12-V 輸出時,輸出二極體中的電壓與電流波形。新增 1-μF 電容器 C3 不僅能保持兩個輸出的良好耦合,還能篩選因一次繞組洩漏而產生的電壓基底效應。請注意,負載較輕的 −12-V 輸出二極體電壓會產生微小振盪。此振盪是由由與電容器 C3 共振的洩漏電感引起,並導致 −12-V 輸出二極體的傳導相移。電流波形的形狀十分有趣,這是因為 −12-V 電流可維持三角形狀,並從 +12-V 二次繞組電流減去。

GUID-C87892B4-B6E8-48C2-BAEE-EEE9CEF7984C-low.png圖 4 輸出二極體上的電壓和電流波形,+12-V 輸出負載於 1 A,-12 V 負載於 10 mA。

圖 5 圖表顯示新增電容器對穩壓的影響。在此圖表中,顯示無論是否新增電容器,皆可在兩個輸出上以不同負載條件繪製模擬。

若未使用電容器,−12-V 輸出電壓會大幅上升,這是因為 −12-V 負載會降至零。兩個輸出採用電容器後,便能在整個負載範圍 3% 內相互追蹤。這些結果類似於使用同步整流器取得的結果 , 如用電訣竅 #78 中所述,但未因有增加 RMS 繞組電流而產生任何損失,且幾乎沒有增加任何成本或複雜性。

GUID-44BA6F10-D39B-4BA6-99C4-7CF324936EA5-low.png圖 5 模擬結果顯示新增單一電容器如何大幅改善交互穩壓。

總結來說,寄生洩漏電感可減少多重輸出電源供應器中的穩壓作業。在等幅度雙正負輸出的電源供應器中,新增單一電容器可大幅改善穩壓情形。

在輸出電壓幅度不同的多個輸出電源中,使用同步整流器可能是改善交互穩壓的最佳方法。

下次設計雙輸出電源供應器時,請考慮執行此簡易技術以改善設計性能。

如需其他用電訣竅,請參閱 Power House 上的 TI 用電訣竅部落格系列

其他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