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SA004H January   2015  – April 2024 DLP160AP , DLP160CP , DLP2000 , DLP2010 , DLP230NP , DLP3010 , DLP3310 , DLP470NE , DLP470TE , DLP4710 , DLP471NE , DLP471TE , DLP471TP , DLP480RE , DLP550HE , DLP550JE , DLP650LE , DLP650NE , DLP650TE , DLP651NE , DLP660TE , DLP670RE , DLP780NE , DLP780TE , DLP781NE , DLP781TE , DLP800RE , DLP801RE , DLP801XE , DLPA1000 , DLPA2000 , DLPA2005 , DLPA3000 , DLPA3005 , DLPC2607 , DLPC3420 , DLPC3421 , DLPC3430 , DLPC3433 , DLPC3435 , DLPC3438 , DLPC3439 , DLPC4422 , DLPC6401 , DLPC6540

 

  1.   1
  2.   摘要
  3.   註冊商標
  4. 介紹
  5. DLP 顯示器投影優點
  6. 什麼是 DLP 技術?
  7. DLP 顯示系統
    1. 4.1 元件零件編號識別
    2. 4.2 電子硬體
    3. 4.3 光學元件
  8. 選擇適當的 DLP 顯示晶片組
    1. 5.1 亮度
    2. 5.2 解析度
    3. 5.3 大小
  9. 如何評估所選 DLP 顯示晶片組
  10. 選擇適當的光學引擎
    1. 7.1 光學模組選擇
    2. 7.2 光學模組採購
  11. DLP 產品供應鏈
  12. 開發與製造
    1. 9.1 電氣注意事項
    2. 9.2 軟體注意事項
    3. 9.3 光學注意事項
    4. 9.4 機械注意事項
    5. 9.5 散熱注意事項
    6. 9.6 製造注意事項
  13. 10線上資源
    1. 10.1 DLP 晶片組資訊
  14. 11常用顯示與投影詞彙
  15. 12參考
  16. 13修訂記錄

常用顯示與投影詞彙

表 11-1提供常用顯示與投影詞彙。

表 11-1 常用顯示與投影詞彙
詞彙 說明
亮度 亮度是測量人眼在給定場景下接收光線多寡的方式。此為光量 (光子數) 與其在色譜 (光子能量) 中的傳遞,以及人眼在可見光譜 (黃綠色區最敏感,藍和紅色區最不敏感) 中不同敏感度的函數。國系單位制 (SI) 將流明指定為亮度的測量單位
流明 DLP 投影機規格通常以其投影影像中可傳遞的流明數表示。亮度 (流明) 決定投影機在給定周遭光線環境下仍可視的布幕大小。亮度越高,可顯示的影像就越大。運用 DLP 顯示技術的終端產品流明數範圍廣泛,從智慧型手機和平板電腦的 20-30 流明到數位戲院投影機的 50,000 流明都有。
對比 顯示影像品質大幅受到觀賞影像亮度與最暗區域間差異影響。此差異可透過對比度量化,也就是影像最亮區域與最暗區域間的比例。DLP 系統的對比度規格以系統性能為基礎,而觀賞體驗也受周遭光線顯著影響。布幕上的周遭光線越多,影像的觀賞對比就越低。系統對比和周遭光線可決定影像的真實觀賞對比。必須特別注意光學設計和光學模組中使用的光學品質,才能得到最大對比度。
解析度 影像中的細節程度由組成顯示影像的像素數決定。在 DLP 系統中為 DMD 內鏡片數的函式,可代表顯示影像中一個或多個像素。解析度式可顯示的像素數。顯示的細節程度不僅受投影機系統解析度影響,也受來源內容解析度影響。若來源內容解析度與投影機系統解析度不符,來源內容會由控制器進行映射,以獲得最大顯示解析度。DLP 顯示器解析度範圍可從 640 × 360 (nHD) 到 3840 × 2160 (4K UHD)。
梯形失真 若投影系統光軸與成像布幕不垂直,影像會出現幾何失真。因到布幕上方和下方的距離不同而產生的其中一種失真稱為梯形失真。產生的影像從上到下會出現不同寬度,使影像出現拱心石 (使用在拱形建築架構上方) 的形狀。只要使投影軸與布幕垂直便可避免此失真情況。但有時仍無法避免。梯形失真可透過光學 (非常困難,費用過高且無法調整) 或影像處理方式修正。DLP 控制器透過在布幕上產生矩形影像的方式,將輸入影像重新映射在 DMD 陣列上,以提供梯形校正。梯形校正功能常會搭配系統中的加速度計使用,以在投影機上下傾斜時自動調整影像。
 垂直梯形校正圖 11-1 垂直梯形校正
彩色色序法顯示器 DLP DMD 由微鏡所組成。這些微鏡只會反射照亮它們的光線。那麼 DMD 晶片如何重新產生完整色彩影像?秘密就在人眼的運作方式。人類的視網膜和頭腦對射在 3 種視錐體 (對紅色敏感、對綠色敏感和對藍色敏感) 上的光量進行短暫的平均時間差反應,將接收到的色彩進行合成。由於人眼持續在 1/50 秒左右的時間內將設在視網膜上的光線平均分配,因此可透過適當速率依序以紅、綠、藍影像照亮人眼,以讓館賞者接收完整色彩影像的印象。執行的方式是透過 DLP 光學模組依序將紅、綠、藍光源開啟和關閉,例如在紅色影像後接著出現綠色影像,再出現藍色影像。
前投影/後投影和布幕 DLP 顯示器系統使用光學系統,產生顯示在 DMD 上像素圖型的真實影像。為讓觀賞者能看到投影影像,必須將光線散布在與影像焦點平面相同位置的表面上。此功能由布幕提供,布幕可以是特別經過最佳化的板材,或只是牆壁、地板或台面,任何平滑且可以光成色的表面都可產生出色影像。在前投影系統中,布幕必須為反射表面。後投影系統則需半透明的散色布幕。但在兩種系統中,觀賞者都需將眼睛焦點放在布幕上,才能看到投影影像。有些顯示器系統是透過產生虛擬影像來運作。例如近眼顯示器和抬頭顯示器創造的影像必須在光線通過眼鏡射到視網膜時才會成像。
補償 許多 DLP 投影機中的 DMD 會偏移到投影透鏡光軸下方位置,以將影片移到水平平面上方。此方式在投影機放在桌上時非常實用,可避免裁切投影影像底部。這種偏移也可避免投影機傾斜時產生的影像失真。
 投影影像上的偏移效果圖 11-2 投影影像上的偏移效果
投射比 在許多投影應用中,投影機與觀賞布幕間的配置位置非常重要。投影機投射比決定投影機放置位置必須多遠,才能產生特定畫面大小。投影影像寬度 (W) 和鏡頭到布幕中心距離 (D) 兩者間的關係稱為投射比 (T)。

常見投射比參考:標準投射:投射比 >1;短焦 (ST):1>投射比>0.4;超短焦 (UST):投射比 <0.4。

 投射比圖圖 11-3 投射比圖
光圈值 投影影像的相對亮度是照明系統亮度和鏡頭光圈的函數,即鏡頭開啟寬度 (D) 與鏡頭焦距 (f) (決定投影影像大小) 間的關係。這個值稱為光圈值 (N)。N = ƒ/D。兩個鏡頭的相對亮度 (rb) 則是其光圈值平方的函數。rb= (N2 / N1)2。例如 N1=2 的鏡頭比 N2=4 鏡頭 4 倍。光圈值使系統必須在亮度與體積 (尺寸) 間做取捨。光圈值較高 (N=2.4) 的系統較為輕薄,但與光圈值較低 (N=1.7) 的系統相比可能需犧牲亮度,視其光展度 (通常適用 LED 系統) 而定。
DLP 晶片組命名方式 通常會依主動陣列對角線、解析度和產品組合來命名 DLP 晶片組,如下所示:

[陣列對角線 (單位英吋)] [解析度] DLP [標準或 Pico] 晶片組

例:

0.47 1080p DLP Pico 晶片組指的是 0.47 英吋對角線主動陣列並支援 1080p 畫面解析度的 DLP Pico 晶片組。

表 4-1為 DMD、DLP 顯示控制器和 DLP PMIC 提供 DLP 晶片組零件編號命名方式的概略說明。